在新浪微博关注我 @chengdumi 吧! 登录 | 注册 | 关于

无论你是来过成都,还是长期住在成都;

无论你是喜欢成都的小吃,还是你喜欢成都的风景;

恭喜你,你找到组织啦…

成都迷是成都人气最旺的、最完整的攻略网站,涵盖四川美食、四川旅游、居家婚嫁等;以通俗的语言、亲身的体验,给你提供一本成都最完整的百科全书。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成都,成都迷,将是一本最完整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攻略。

如果你长期住在成都,有了,成都迷,你将过的有滋有味,小资调调…

成都感觉3

1、高升桥 民国年间重修。《华阳县志》云:“高升桥,清康熙时(约 1691年)创修,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补修,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修,民国十“年(1923年)培修。”原为石桥,光绪年间翰林院侍讲学士颜楷(1877——1927年,字雍者,成都人)曾为此桥题名,镌刻石碑立于桥侧。今碑佚桥亡,仅存地名。

2、元通桥 原名“古圆通桥”,为一石拱桥,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桥旁原有圆通寺,清末民初(约1911年)已毁。“圆通”一词为佛教术语,意思是不偏不倚,无阻无碍。《华阳县志》云:圆通 桥,“道光十年重修,宣统元年培 修。”1965年,古桥仍完好无损,次 年改建为平板桥。桥侧即元通场。

3、燃灯寺东汉墓 共两座,均为武侯区文物保护单位。一号墓于1982年11月由成都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发掘。该墓座北朝南,长 11.6米,高1.3米,分为甬道、中室、后室三部分,以青色云纹方砖、回纹方砖、草纹方砖砌成卷拱型。左门刻有汉隶“巴郡府君神门”,右门刻一门神,手持长棍。出土文物有五铢钱、铁狮、残破陶片共50余件。二号墓于次年5月发掘。该墓座西向东,其大小、内外结构悉如一号墓。左门刻有汉隶“梁离狐茂陵任君元升神门”,右门刻有“中平四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平四年即公元187年,距今1814年。出土文物中,以直百钱最为珍贵,对研究东汉钱币史。四川地方史都有极大的价值。此外还出土了五铢钱、残破陶片和一枚重约一克的金币。

4、神仙树 原名为寿仙场。相传光绪年间(1875——1908年),此地有一枯树桩,中空,贮满清水。迷信者言枯树已成仙显灵,饮其水能治百病,愈传愈玄。于是四方善男信女便给枯树被上红衣,求神赐福祛病,香火盛极一时,因名神仙 树。
三教庵 始建于清同治十年( 1871 年)。供奉儒教之祖孔子、佛祖释迦牟尼。道教之祖老子,寓三教合一,劝人行善之意。民国年间,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正殿,1960年改建为小学。

5、红牌楼 宋元时期为一幺店子,后当地人为祈求五谷丰登于民国二年(1913 年)改称“永丰场”。《华阳县志》云:“明嘉靖中(约1543年),蜀(藩)王于此建坊。北人谓‘坊’曰‘牌楼”,当时藩府亦沿是称,故今俗犹呼‘红牌楼’也。”明蜀藩王朱椿在离城约十里的此地建牌坊,乃效秦汉十里长亭之意,以便接送康藏地区来朝的官员,因牌坊系用红砂石建造,政当地人称之为“红牌楼”。

6、九顶山蒙难烈士墓 位于簇桥镇前十字路口5701厂公路旁约50米处,地名沈家桥。墓群为东西方向,成一字形排列。中间大墓为西南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胡超伦烈士墓,其余每四墓一组,左右各两组,砖石结构,拱成圆弧形。每座墓长约3米,宽1.4米,墓前立碑,上书烈士姓名及生平简历。蒙难烈士共17名,均系首批调到西南地区筹建空军的主要干部和技术人员。1951年8月23日,他们乘飞机由北京返回成都,至茂县九顶山时,因气候恶劣,飞机失事遇难,遗骨运回成都安葬于此。当时簇桥地区尚有零星土匪骚扰,为保证葬礼的顺利进行,还部署了军队。1955年7月,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部为烈士立碑纪念,现为武侯区文物保护单位。

7、簇桥 又名簇锦桥。“簇”的字义是供蚕吐丝作茧的用具,多用农作物的秆如油菜秆、麦秆等扎成。簇桥在明代,以前为竹索桥。明惠帝建文年间( 1399——1402年)改建为五孔石 拱桥,跨度30米,中可行船,两边有石栏杆。民国年间重修之。《双流县志》云:“明 嘉靖二年( 1523年)培修。”桥墩所刻文字则云:“清咸丰三年(1853年)由当时广都 (今双流县)民众重加修缮。”1972年改建为水泥平桥,桥旁为簇桥镇,盛产蚕丝。自秦汉以来,成都为蜀锦生产的中心,而簇桥地处成都平原腹心,故栽桑养蚕业十分发达,丝织品和生丝的交易十分繁荣。唐 宋时期,因蚕丝交易兴旺,簇桥一度改称 为“茧桥”。明清之际,无论是东路的资州(今资阳市),北路的法川(今三台县),南路的嘉州(今乐山市),西路的灌县(今都江堰市),还是省外的湖北、陕西、江西、广东等地的丝绸商人都云集于此。

8、李家钰上将墓园 位于川藏公路广福桥侧。李家钰( 1892——1944年),蒲江县大兴乡人.抗日战争时期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 令,民国三十三年5月21日在河南省陕县秦家坡壮烈殉国。遗体于6 月初运回成都,安葬于此处。墓园竣工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966年秋季被“红卫兵”毁坏。1984年5月重建,然已非昔时旧貌。

9、磨子桥 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 1850年),因桥面刻有磨槽状花纹,故名。一说是桥下有水碾,俗呼“磨子”。桥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仅存地名。

10、衣冠庙 庙后土堆相传为蜀汉忠义侯关羽衣冠墓,位于洗面桥南。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庙内设戒毒所,羁押吸毒犯。后庙毁墓平,仅存地名。

11、桓侯巷 桓侯为张飞封溢。巷内有张爷庙(又名桓侯庙),为清代成都屠宰业所建,因张飞是杀猪匠出身,故屠宰业均祀张飞。庙后有张飞衣冠墓,墓东一泓碧水,名放生地。“文革”中,墓改建为防空洞,地亦不存,遗址今为小学。

12、黉门街(包括国学巷) 黉门乃学宫大门,古代读书人考上秀才,称为“身入黄门,天子门生”。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战功赫赫的陕甘总督杨遇春(1761-1837年,崇庆州武举人)告老还乡,皇帝特于此处御赐一座园林别墅,内有观稼亭。宣统二年(1910年),杨氏后人将此园林别墅捐出,作为存古学堂校址,学堂内设四先生词,把宋代四川著名学者范景仁、范淳甫、张南轩、魏鹤山。学生来源在举人、贡生、秀才、监生中择优录取。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为四川国学院。民国十九年(1930年)并入四川大学,原校舍的一半改建为济川中学。即今成都十六中。

13、老马路 原为城郊田野间通往太平南街之老马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难民大量涌入,遂有人于此购地建房。然至解放前夕此地仍是菜圃多,民居少。直至60年代一环路建成后,始逐渐改观。
四维村 建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古代以礼、义、廉、 耻为治国之四纲,做人之准则,又称“四维”,语出《管子·牧民》。村以此为名,寓弘扬祖国传统道德之意。

14、九如村 《诗经·小雅·天保》云:“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中连用九个“如”字。用作村名,有祝贺福寿绵延之意。

15、机投镇 前蜀王建、王衍曾在此大兴土木,营造皇家梅苑御园,并常来此地设宴赏梅。机投镇的得名缘于街头一桥墩形似织布机头,后谐音为机投。机投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桥成后,桥侧即形成集市。 1960年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桥墩系条石所筑。

16、金花镇 又名顺江场。金花桥建于明代,横跨江安河,为九孔石拱桥。《双流县志》云:“金花此地,自古以来为藏卫要冲,休憩之所。桥 下深潭,清澈如镜,时有映月散彩,故又称之为‘金花夜月’,为一胜景。”金花桥下有著名的金花堰,是牧马山灌渠的进水口。关闸时,千米长、百米宽的水面一平如镜。若逢秋高气爽,明月朗照之夜,但见粼粼波光,映月溢彩,静影沉壁,衬托看两岸的万家灯火,那恬静的夜景实在美丽!此地空气清新,一派田园风光。春日千顷黄色菜花,灿若云锦,清香袭人。炎夏荷花争艳,蛙声如汇,令人暑意顿消。秋日稻浪千重,一片金黄,令人悦心赏目。实为居家休闲和近郊旅游的好去处。

17、刘湘墓园 即今南郊公园。建于1941年,占地115亩。总工程师为时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的杨廷宝教授。墓园仿北京清陵建筑风格,线条对称。当时以牌坊门为正门,门前为小桥流水。桥为石质,栏柱上雕有云纹,与北京颐和园长廊云柱相似,经历了六十年风雨的侵蚀,已出现朽坏。桥前,原有一尊高10米的汉白玉石刻“刘故上将神道碑”。字为龚泽博书,碑文为杨庶堪撰。碑在1965年被毁。牌坊门上刻“刘故上将墓园”,石质坚固,雄伟壮观。从牌坊至闹坊(俗称三洞)的大道两侧的柏树,均为当时四川军政界的风云人物张群、张澜、吕超、邓汉祥、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化、唐式遵、熊克武、王统绪等手植。阙访为牌楼式建筑,红墙绿瓦,正中悬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匾“永念忠勋”,背面正中悬有蒋介石题匾“英姿飒爽”。阎坊左右为两座碑亭,一座为四方形,立余中英所书的《国葬令》碑;一座是多角形,立刘东父所书的《褒扬今》碑。 两亭均为木石结构,简瓦脊爪,彩绘隶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多角形碑亭毁于“文革”中。在阙坊与荐馨堂之间的平坝上,原有刘湘戎装铜像立于高约二米的水泥座上,今则无存矣。荐馨堂即享殿,为重檐歇山式的木结构建筑,高大宏敞。正中供奉刘湘身着上将礼服的巨幅彩色油画像,藻井上绘有三个大型国民党党徽。东西配殿供刘氏列祖列宗牌位,周围广植玉兰。荐馨堂后便是刘湘墓,下为须弥座,上即坟台,台四周为雕花栏壁,再上为坟墓封土。墓前原有一对大石狮,1973年被移置于阙坊前,墓左右及后面均为柑桔园。墓于1966年8月被毁。

18、红瓦寺 建于明代,原名德元寺。史籍记载明蜀王常游此寺。寺周围多明代蜀王府内侍墓,俗呼太监坟。三瓦窑宋代为一么店子,明代在红瓦寺至此处建有三处砖瓦窑,按顺序排列,红瓦寺为头瓦窑,为明代蜀王府烧制陶器之地。此处为三瓦窑,工人及监工均住此,加上来往人员及运输人员均需食宿,逐年建房造屋,渐渐形成场镇。笔者1980年来此时,镇上有一条正街,长约300余米,七条小巷,居民仅3700多人。

19、高攀桥 俗称高板桥,桥为木石结构,建于清中叶,有桥楼,桥两头均悬匾。故老相传,桥竣工时,一游方老道士路过,误辟踩新桥,后悔不叠,连连施礼,口称:“高攀,高攀。”遂为桥名,今已不存。

20、桂溪寺 建于明代,民国年间重修之《华阳县志》云:“明代中涓所建。…… 嘉靖时(1522-1566年)宁仪、周琦两承奉卒,皆葬寺后。”门额大书“桂溪古寺”,匾长150厘米,宽50厘米。殿宇三重,巍峨雄伟,门前一对石狮,高约250厘米。笔者1975年来此时,见上红色的山门虽有些破败,但森森古木掩映下的寺院建筑仍基本完好(当时为成都五金公司修制厂),周围则是一望无垠的纵横阡陌,间杂着青瓦小院的农舍和翠竹林盘。远处,清清的锦江水泛着波光,古意苍茫!不失为品茗休闲的好去处,今则仅存老树夕阳矣!

21、金沙寺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谷睿所撰《金沙寺碑阴践》云:“盖金沙寺寓万里桥之侧,肇自汉唐以来,称之曰宝莲堂。神异高僧恒游于此,逸人墨客览兴于此,诚胜迹也。”民国年间重修之《华阳县志·古迹》云:“寺在江洲(即状元洲,杨慎曾泊舟此处)上。”《蜀中名胜记》称,南门外有江洲,其处俗呼为七星滩,中有金沙寺者,即谓此矣。(杨)升庵有记,乃为寺桥慈航而作。”“状元洲上晚钟沉”乃明清两朝成都胜景之一。迨民国初年,状元洲因河道变迁,已与锦江南岸陆地连成一片,即今之金沙寺。

22、石羊场 据史籍记载,石羊场上的石羊乃清康熙年间所建之关帝庙内的遗物,至今仍保存完好。该石羊长160厘米,高80厘米,系用灰红色细质石料雕凿而成的呈匍匐状的母石羊,颈直向上,头略向右视,毛为细长的卷纹,刻工细致,似为东汉故物。

23、近慈寺 宋元时名濯锦厢,位于石羊场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尼智闲(俗姓张,为石羊场大户) 将祖宅濯锦厢捐出建寺,奉母以终。因与慈母近在咫尺,故名寺日“近慈”。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真悟和尚重修此寺。乾隆十五年(1750年),再度培修。同治四年(1865年),成都文殊院第九代方丈落云法师接管该寺,遂为文殊院脚庙。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能海法师 来此创办藏传密宗根本道场,培养了不少弘法人才如隆莲法师、贾题韬先生、清定法师等。寺院占地约40亩,五重大殿,“文革’冲被强行拆除,建为成都整流器厂和继电器厂。

24、武侯祠 约建于隋初(590年左右),明末毁于战乱。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因诸葛亮属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竣工后即由道士主持,成为道观。先后担任观主的有当时名重西南的道教领袖张清夜(1676——1763年)以及张合桂、徐本衷等人。嘉庆年间(约1808年)。黄合初写了一篇《石琴铭》,镌刻于祠内“琴亭”之石琴上,由衷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铭文句丽辞清,对仗工稳,然世人多不知,诚憾事也。兹录于下:“坚贞其质,雅正其音。宁静者学,淡泊者心。宗臣已往,遗像长钦。惠陵之侧,锦水之情。祠堂肃肃,柏树森森。良工仿制,古调堪寻。草庐抱负,梁父胸襟。一弹再鼓,千载龙吟。”

25、南台寺 在今南台路西头,建于清康熙年间,当时四周均为菜圃,为南郊游览胜地。乾隆年间翰林院大学士张问陶(1764-1814年)曾于此处雅集群贤,临水赋诗,并绘《南台秋禊图》。前人咏诗曰: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目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寺毁于民国年间,今仅存街名。

26、金陵路 原为菜圃。1938年春,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西迁成都,校本部设此.逐渐形成街道。当时此地名流云集,群星璀璨,如史学大师陈寅格、蒙文通、冯汉骥,中文系名教授吕叔湘、程千帆等,咸集于此。1946年秋金陵大学迁回南京,遗址现为小学。
龙爪堰 民国年间重修之《华阳县志·山水》云: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蜀藩王于此筑石堰,截堵清水河水,分三股灌田,形似龙 爪,故名。其堰甓石坚固,相传四周悉用铁锭联贯,故历五百余年而不毁。

27、望江楼公园 今人多以为该园为薛涛生活及葬身之处,实为一大谬误!学术的价值不在于取媚时俗,而在于传诸久远,史学界早已认定.薛涛生活及制笺处,均远在城西烷花溪。晚年的薛涛厌弃市廛,卜居碧鸡坊(今西门东胜街), 死后葬于西郊王建墓一带。其基极有可能在公元918年修造王建墓时被夷平。到了明代,由于唐时的百花潭(在杜甫草堂南,非今之百花潭公园也)逐渐淤积,流量减小,不便浸沤造笺原料,蜀藩王府乃于今望江楼下的玉女津取清澈甘冽的井水仿造薛涛笺,名此并为薛涛井,并环以石栏。这便是薛涛井得名的由来。清康熙三年(1664年)阴历三月,有人于井畔立碑,大书“薛涛井”三字,今尚存。至于井旁之薛涛墓,则绝对是假货。
望江楼 原名崇丽阁,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取西晋文人左思《蜀都赋》“即丽且崇,实号成都”之义。其地原名雷神庙。阁为五级,高26 米,为全木穿逗结构建筑,设计精巧,造型宏伟壮观,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朱柱黄脊,屋面覆盖碧绿色琉璃瓦。翘角尖上挂有铜铃,微风吹过,期然有声。楼阁底屋及顶层的天花板上绘凤凰牡丹和团龙图案,系1953年成都民间老艺人罗松林的遗作。阁尖为鎏金宝顶。整座阁楼气势宏伟,风格典雅,堪称成都古建筑中的翘楚,是我市的标志性建筑。崇丽阁峻工后,又于其旁建吟诗楼、摆锦楼以及烷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泉香树、清姿室等,遂为达官贵人、富商显宦游宴饯别之所,面积也由原来的十余亩扩大至今天的120余亩。

28、潘文华上将墓 位于一环路西一段成都正则会计学校内。潘文华,号仲三,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仁寿县文官乡一个贫农家庭,幼年父母双亡。他23岁进入四川陆军军官速成学堂,与小他5岁的刘湘互为同学,后成为终生好友。1909年,两人同时毕业,进入军界。1937年,刘湘率川军出川抗日,潘任刘部第二十三军军长,驰骋于江苏、安徽两省之间,抗击日寇。1938年1月,刘湘在武汉病逝,潘文华护送灵枢回成都,被任命为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成为刘湘旧部中举足轻重的铁腕人物。1949年4月,被任命 为西南军政长官署副长官。12月9日,他与刘文辉、邓锡候在彭县通电起义,导致西南战局为之大变。1950年10月,潘文华病逝于成都,遗言葬于刘湘墓旁。当时刘湘墓园周围还是一望无际的大片农田,潘墓距刘墓直线距离仅300米左右,相互之间清晰可见。由于解放初期成都郊区局势动荡不安,土匪暴乱此起彼伏,故潘将军墓建得十分简陋,仅为一大圆形土丘,高约二米,直径约三米,四周有围墙,占地约50平 方米。墓侧还有一小墓,系其子潘清洲少将(1910—1975年,曾任四川省人大常委)骨灰安葬处。每年清明,潘氏后人都要来此扫墓。

29、清末四川提督唐友耕墓 唐友耕(约1830-1882 年),字泽波,云南大关县人。16岁投军,性情剽悍,在平定李永和、蓝朝鼎起义中,锐勇无比。咸丰十年(1860年)初,四川提督占泰阵亡,他在枪林弹雨中将其尸体夺回。7月,在名山阻击战中,他身负重伤,几濒于死,幸得部下救回。伤未痊愈,又率部与湘、川诸军平定了李、蓝起义,他也从千总升为副将。同治元年(1862年),升任重庆镇总兵。随后,唐友耕率各路清军沿长江布防,阻击自湖北人川的石达开部,激战年余,在大渡河畔击败石达开。被擢为云南提督,衣锦还乡。光绪六年(1880年)调任四川提督。1882年死于提督衙署(今文化宫)。 墓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

30、王光祈碑亭 在新生路四川音乐学院内。王光祈(1892-1936年),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温江县鱼岛镇人。1908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同学有郭沫若、李颉人、周太玄等人。1918年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此后,他以一个青年人的幼稚,投身于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宣传和组织活动,结果不到两年就一败涂地。痛定思痛后,他决心脱离政治,远赴德国柏林学习音乐。1927年春考人柏林大学音乐系。1934年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由于过度勤奋和生活拮据(完全以卖文挣稿费为生),终至积劳成疾,病入膏盲,于1936年月12日碎然逝世于德国莱茵河畔波恩医院,年仅44岁。骨灰于1938年辗转运回成都1941年冬安葬于沙河堡花果村菱角堰侧。1970年修建7436厂子弟校,墓被掘,仅存墓碑。碑文为:“温江王光祈乡生之墓”,民国三十年冬立。1983年10月,墓碑迁至四川音乐学院,并建碑亭妥善保护。

31、广福桥 民国年间重修之《华阳县志》云:“广福桥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修,嘉庆十六年(18月11年)重修,民国十二(1923年)培修,原为石材平式。”光绪年间翰林院侍讲学士颜楷曾为此桥题名,镌刻石碑立于桥侧,今佚。

32、儒林祠 位于簇锦镇。民国七年(1918年)建。洞内供奉着清末四川国学大师刘沅(1768-1855年,字止唐)身着清朝官服塑像。据1929年出版的《清史稿·儒林列传·刘沅传》记载:刘24岁中举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他从双流县柑梓乡三圣村(旧名云栖里)祖宅移居成都南门纯化街(又名三巷子,1959年修建锦江宾馆时拆除殆尽)。新宅院中有株百余年老槐树,浓荫掩映,雍穆恬静,刘遂名宅日“槐轩”。此后四十二年,他一直在此讲学治学,主张儒、释、道三教同源。门生弟子遍布西南各省,世称“槐轩学派”(简称“刘门”)。其代表人物有颜楷、熊光提、刘威妍、刘威俊等著名学者,在近现代四川国学界(尤其是道教界)有深远的影响。吴佩军、陈寅格、梁漱溟、蒙文通等国学大师皆服膺其学。道光五年(1825年),清廷授刘文职正二品资政大夫(散阶),改国子监典簿,但刘沅一生淡泊功名利禄,不久即乞假还乡,咸丰五年(1855年)逝世。 民国时期,“槐轩”门额有清末翰林院编修伍肇龄所书“清儒林刘止唐先生第”,黑底金字,庄严肃穆。 簇锦镇的这座儒林祠,为簇桥地区“刘门”弟子所建。 1956年改为省物资局仓库,今已不存。
马家河 在今簇桥乡。明末清初。成都地区饱经战乱,十室九空,断墙残垣,瓦砾遍地,荒草妻姜,甚至出现了白昼老虎吃人的惨状。一代英主康熙登基后,有感于四川人烟稀少,赤地千里,满目疮疾,乃于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推行“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当时有一马氏家族迁居于此,先后修建起了马家大院、马家石桥、马家坟园等,并有耕地二百余亩,成为当地唯一的大户。流经此处的河段也被称为马家河。

33、铁佛庵 在今簇桥乡铁佛村。原名永兴庵,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明末毁于兵,清康熙初年(约1680年)重建。三重大殿加上林园,共占地15亩。大雄宝殿供有铁铸释迹牟尼佛枷趺坐像一尊,高一米五左右,面部涂金,庄严慈祥。佛座为莲花形,与佛像铸为一体,重约1500公斤。民国年间所修之《双流县志》云:“铁佛系明万历十三年余成杨铸。”1951年2月,铁佛被砸毁,1957年,庵改建为小学。

34、龙井村 位于簇锦镇北。原有两口并排的古井,东西相距20余米,传说是龙的两只眼睛,故名。1961年两井均被填。

35、凉水井 位于簇锦镇西南5华里交通要道旁。井水甘醇爽口,炎炎夏日,行旅之人汲饮之,凉沁心身,故名。

36、白塔寺与九眼桥 白塔寺始建于宋,元初毁于战乱。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四川布政使余一龙建洪济桥(即九眼桥,“宏”为“洪”之讹)时,于桥南东侧建回澜塔,高约十级。后又于塔旁建寺,名回澜寺。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入蜀,拆除此塔。又二年,成都全城均毁,寺亦无存。故民谣曰:“造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桥是弓,塔是箭,一箭射到金銮殿。”九眼桥全长120米,是锦江上最大的石拱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四川总督李世杰重修此桥,1992年拆除,建为立交桥。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川总督开泰重建回澜寺,并于寺之东侧建三层亭式楼阁曰同庆阁,俗呼为白塔,回澜寺也被称为白塔寺。相沿成习,遂为街名。1945年因附近棚户失火,殃及寺塔,毁于一旦。街东原为一大片乱坟岗,丛葬1935年四川军阀混战中的死亡士兵。1953年平整,辟为望江路,直抵望江公园大门口。

37、致民路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辟新南门(当时称复兴门),后始建此路,取“致民以治”之义。其时国内难民蜂拥而至,政府欲建一新村予以安置,初步规划是从东到西以两位数之序次命名街道,即十一街、十二街、十三街、十四街、十五街、十六街,皆横贯致民路、龙江路、新生路三条平行的新村干道。1954年后,省交通厅在十三街建四川客车厂,生产“峨嵋”牌客车,此街即消失。

38、新南路 1938年建成时名西北路,当时路两旁皆农田菜圃,小桥流水,属难民新村街道。1966年更名为红星南路。1981年地名普查调整时始改今名。当时路宽仅9米,1996年拓宽成40米6车道水泥路面的高等级公路。

39、安顺桥 旧名长虹桥,为木结构风雨廊桥,长60米,宽3米,建于清康熙初年(约1680年)。乾隆十一年(1746年),华阳县令安洪德重修,并题匾“安顺桥”。1947年7月初,成都遭遇特大洪水,全城尽成泽国,安顺桥被冲毁。灾后砌石为墩,架木为桥。1996年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

40、文昌宫 位于簇锦镇东南1公里处之文昌村,系道观,建于明代,奉文昌帝。在我国古代民俗信仰中,文昌帝君为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主人间寿夭祸福,官禄升迁。明代,“天下学宫皆立文昌祠”。该宫所供文昌帝君塑像,雍容慧颜,座下驾白驴,有天聋、地哑二位神童陪侍。1953年,宫拆像毁,仅存地名。

41、南桥 位于簇桥乡南桥村与沈家桥村交界处,建于清康熙初年(约1677年),系古拱桥。枯水季节,拱顶距河面5米左右,跨度3米,桥宽5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故老相传,在桥右30多米外原建有高约5米的牌坊,上面长有一棵灵芝草。民国九年(1920年)牌坊拆毁。桥西侧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建川主庙一座,供奉李冰父子塑像,今俱不存。

42、灵官楼 位于簇锦镇中段,楼分上下两层,高8米,供奉沉香木所雕王灵官坐像一尊。像高1.2米,红脸虬须,金甲赤袍,三目怒视,左手持风火轮,右手举鞭,一幅镇妖降魔的威武气魄。楼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当地黎民百姓集资建造,以镇风水,消灾灭祸。楼下屋内有石碑,刻有建楼年月和捐款人姓名。1965年“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楼拆像毁,遗址后建为簇桥乡工商行政管理所。 望锦桥 位于簇锦镇场尾,距观音口约百米处,建于清康熙初年(约1681年)。桥为石拱桥,跨度3米。桥东右侧立有石碑一通,高2米,宽1.5米,记述建桥经过及年月,今佚。1962年将桥面加宽。

43、皇坟 位于簇桥乡沈家桥村西藏昌都运输公司成都转运站右后侧,东临郭家碾,西为平地,北濒川藏公路,南为田野。坟包高出地面10余米,南北长约12米,东西宽约9米。1965年由成都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发掘,出土一石碑,上书“何公之墓”,文物则有金银首饰、陶俑、陶器等。

成都巨好吃的店 我要把你们吃完

这份名单很适合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当作指南,吃一家勾一家:)亲们无聊时,可以挨着去试哈。

1,成都饭店旁边叻小区头有家“甜不辣”好吃。 店有点小就是咯

2,交大北门“翘脚牛肉”的汤鲜美。

3,九里堤公交站往右边的1个小路口进去,有家“富顺荤豆花”好吃,但她们的沾碟很辣哈。

4,科华北路的“自贡好吃客,跳水蛙”味道好。

5,玉林有家“子姜王”,里面的青蛙和很多炒菜味道都不错。

6,游乐圆旁边有家“晶晶火锅兔”很好吃,一定要点芋儿。

7,彩虹桥旁边有家光大银行,旁边有家烧烤味道非常好,我们都喊她光大烧烤。

8,新华公园正门对到有家爆竹鸡,味道不错。

9,双流乔一乔兔头。那个味道才叫安逸。

10,内光荣小区生资市场附近的清真牛肉面很好。

11,新南路空军礼堂附近的徐老八原汁面不错(脆绍、怪味、鸡杂、白味元子面推荐)

12,商业场后面华兴街上的雨田烧菜。

13,龙江路交通饭店旁边的非常泰泰国菜不错(刺生很好)。

14,宽巷子画院那边出来的三岔路口的味道宽的香辣蟹不错。

15,长顺街那边的牛蛙火锅“太安居”不错。

16,天府广场附近的小街金家坝的清真馆子回堂春的菜味道很好。

17,九眼桥苏活对面的素民海鲜烧烤不错。

18,方正东街和北书院街交叉那儿的小路上的三哥田螺相当好吃。

19,抚琴路小巷子里面有家牛杂火锅多不错的,8点钟切绝对没牛杂了。

20,成大这边的富顺酸菜豆花和韩国小火锅还是可以。

21,盐市口法式签名饼屋 奥普拉。

22,人民南路 亚非拉 忘了本来叫啥子名字,喊它“酸奶水果沙拉披萨”,好吃。

23,芳草东街顺姐水饺的水饺,番茄牛肉面。

24,大世界家乐福那边阿玛尼韩国烧烤、眼肉。

25,双桥子家乐福对面的肥肠粉。

26,新华公园后门 公交车站背后的那家店牛肉火锅粉超级推荐。

27,大世界家乐福对面有个砂锅居。

28,电子科大第五大道里面的那家李记烧烤,他们家的烤五花肉味道巴适得很。

29,九眼桥后面有家老千手提串串的火锅粉好好吃。

30,还有听朋友说过犀浦夜市有家烤鱼好好吃,虽然有很多家,但是在直走的第1小路口的左边那家味道最好,晚上生意之好,老板娘态度奇差…

31,交大西门对面的左边,有家肥肠粉,开了很多年了,味道正。

32,推荐“老麻抄手”,够味。推荐抚琴路和方正街这两家。

33,交大西门“好口福米线”好吃。

34,青羊实验中学(西区)前面那条路,有家滋味鲜钵钵鸡,他们的抄手暴好吃。就是要吃滋味鲜抄手哈,青椒和小米辣切成小段,红红绿绿特别有食欲,就是有点麻,白味的鸡汤抄手,味道也鲜。

35,学道街那里的1个“燕来小火锅”味道很好,推荐牛肉,不管煮多久,都是滑滑的。

36,双林的电脑城对面得那个巷子里(旁边有个电信营业点),再七拐八拐的进去里面有个香辣鹅唇、兔头、香辣蟹,好吃。

37,紫荆小区那边的家乐富那边有个露天烧烤的烤鱼很好吃,还有各种口味的啤酒。(有黑色的葡萄味道的啤酒,可以当饮料)

38,四道街前头的焦家巷里的贺水饺味道巴适,比锺水饺安逸。现在贺水饺就在轿子大厦前面个口子,耗子洞张鸭子那个口子进切。

39,在张老五(39的)的边边上那家的锅盔才筋道哦。人家都还是手工面,拿炉子烤的。

40,3中旁边那条巷子,左边上在1个像馆旁边1家川菜馆子多好吃的,最爱那个“牙签牛肉”里头的麻花。

41,如果你们哪天想吃面了,7中旁边的徐老八怪味面绝对是不二的选择!要1两1两的喊。

42,川师外面的商业有家面馆的燃面刀削面还有凉糕很好吃。

43,2中出门左转过街的口口上有家花溪米粉,超赞,比成都任何的1家花溪米粉都好吃。

44,交子街的二哥烧烤好吃。

45,川大东二舍地下的刨冰超赞超便宜。

50,科华北路的彼得西餐,吃了简直不想去其他西餐店。尤其是他的自制冰淇淋,狂好吃。

51,盐市口新世界楼下的异域菜不错,韩国烤肉。新加坡鸡饭

52,新鸿路新鸿社区里头,就是新鸿路上那个门,进去大概50米,就有个串串店,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反正是对公公婆婆开的,看招牌就晓得了。他们锅底里好象放的有茶叶还是中药什么,反正不怎么辣的,一点都不上火。

53,蜀汉路欧尚对面,花好月圆广场1楼,有1家卖煎蛋面的,不仅有面,还有饭,味道还不错,价格也很便宜。

54,莲花小区好吃街的芋儿鸡, 一定要吃傻大幕隔壁子那家贵州啥子的,那家芋儿鸡全成都最最好吃咯。

55,18中附近金罗路陶然居旁边的眼镜烧烤哈!那个烤脑花拿锡箔纸包起洒起香料那些的太好吃咯`

56,川师南大门的雅风面馆和佑佑面。

57,交大北门那边的乐山烧烤。

58,西安路“重庆老火锅王”。

59,清江东路“大宅门”火锅。

60,玉林中路“老码头” 火锅。

61,玉林西路“飘香火锅”。

62,“蜀九香”火锅。(玉林、紫荆、百花潭都有分店,双楠店名叫“家家福”)

63,“川江号子”。(玉林芳草街、八宝街)

64,“孔亮鳝鱼火锅”。(成温立交桥、广福桥、人民北路)

65,“周记火锅”。(石人小区、抚琴小区、海椒市)

66,“三只耳鱼头火锅”。(玉林、玉双路、)

67,肖家河街上那家“绝之美味蛙王”味道之巴适,推荐泡椒味的,那个碟啊…安逸翻了,生青椒的。

68,老会展的加州酒店三楼上的顺兴老茶馆里面的一道菜:冲菜拌鸡。

69,田砍小学对面(就是蜀都花园后门)的一家名字叫“重庆特色面庄”的小面,味道很正也,好好吃哦,非常香,老板说他家的牛肉面是正宗重庆味的,非常辣。

70,川大南门外的山东煎饼,2¥一套。那里的糍饭棒也不错,3¥一套。

71,红瓦寺进去走到丁字路口可以看到一个小巷巷门口放了一个大牌牌在地上,上面写着“牛肉豆腐脑”,从那后面进去走到底,那个地方看起来有点脏乱,但是味道没得摆的,也便宜,3.5¥一碗。我最喜欢牛肉豆腐脑面,4.5¥,好吃又抵肚子。

72,马鞍北路的甘记肥肠粉,天天都是人满为患。旁边的脆绍面也不错哦。

73,红星路四段孔亮旁边小街,街口一边是超市一边有个厕所,就那个路口进去,有一家买干锅串串的,串串的品种少,但是美味无比。主要是兔肚、兔腰一点腥味都没有,而且很入味。他的干锅也好吃。

74,玉林那边蓝天路的彭州一绝,干锅兔脑壳,鹅唇,翅中,鹅掌。

75,青羊小区菜市里头的“眼镜面。

76,玉林中路香辣蟹高锅庄,边上是中国银行,味道不错,特别推荐辣炒花甲。

77,祥和里里面有家滋味烤鱼,他们家的烤鱼和排骨真得很好吃。

78,在西门奥林公园后面的小街上,店名叫思味轩,里面卖的牛肉的真的很好吃,那个酱烧牛肉…不摆了,不过店很小,看起有点邋遢,但是牛肉确实作的好吃。

79,布后街和慈慧堂街那口子上有个卖面的,牛肉脆臊刀削多好吃的哈。

80,茶店子西街上有家卖牛肉的叫皇城牛肉。

81,东城根街小学与3医院中间巷子里有家东小快餐,炒菜还不错哦,加入新鲜青花椒的菜菜巴士。

82,新城市广场米乐星对面的炖鸡面超级好吃,拌鸡也好吃啊

83,川大南门往锅家桥走50米左右一个小区里头的饽饽鸡。他家的稀饭用豆浆煮的,好吃的遭不住。

84,玉林北路还是南路忘了,那的飘香火锅,只爽,吃辣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85,磨子桥百脑汇对面的“黑糖”刨冰,超级芒果冰。

86,还有芋圆,经典,香香烙烙,听说新出了”偶阿煎”

88,第一城6楼,民土咖啡。牛肉拌饭。

89,红牌楼北街,就是二环路“音舞汇”那个口子进去50米左右,有家门面很破旧的牛杂火锅,味道奇好,老板态度奇恶。

90,草堂的古镇煌粤菜,有点贵,推荐甜品。

91,羊西线那个红照壁馆子的红烧肉、九眼桥好望角的汪烧肉。

93,布后街路口那家谢柏子大排挡。推荐麻辣龙虾、香辣龙虾。

95,文联食堂,三中隔壁那个巷子。推荐凉粉牛肉、茶树菇回锅肉。

96,祥和里那个开了20年的竹子屋的春卷。

97,布后街的火舞盈锅。

98,科华北路自贡好吃蛙。

99,窄巷子的喻家厨房,川菜120¥一位,推荐那个把菜做成毛笔样子的。

100,罗马假日的美鱼馆。

101,玉林宾馆旁边的石磨豆花庄。

102,青羊菜市门口的麻辣烫。(吃第一家)

103,草市街政务中心后头的文殊豆汤饭。

104,青石桥的崇州荞面(家乐福对面那家)

106,营门口桥南有家小馆子的蒸牛肉多巴适的,味道正的很。

107,规划院对门子的夜啤酒冷淡杯那龙虾还是巴适哦

108,天府广场旁西御饭店底下一家比较大的馆子,冒菜很巴士。

109,新华公园后门的蹄花儿。

110,2医院边边的香辣烤鱼,太好吃了。

111,西北桥有两家卖兔头的,梅兔头和邓兔头很好吃。

112,沙湾会展旁的金沙路的朋辈餐的肉丸子和鸡米芽菜也不错。

113,新世界负一楼的新开的新加坡美食,味道还多好的,就是有点小贵。

114,四川烘培,老妈蹄花对面贝尔冲印隔壁“汤种”包,多小的,3¥4个。很新鲜、松软,面上有一层不知道什么玩意儿的酱,里面还有内容,好像是有菠萝颗颗?的一种黄色的酱酱??味道还不错。

116,玉林的凌凌冷锅串串。

117,苗寨酸汤鱼,在科华北路二环路口那边有一家,味道多不错的。就是百联天府斜对面,浦发银行这边,牡丹阁附近。就在一楼当街哈。旁边还有家花椒鱼还是花椒鸡的,没吃过。这家苗寨酸汤鱼里面还有点意思,吃到吃到就有穿苗族衣服的MM出来给你敬酒,是他们特别的苗族的酒。上碟子的时候也要问你要不要加他们特别的姜油,有股薄荷气气,不错。

118,川师本部南大门,面对南大门右边那个广场里面有个“张砂锅”。多好吃的。豆腐脑和过桥米线很好吃,料足。汤浓。好像是7¥一份。

119,9中那儿那个成都军区对面,2楼“过桥米线”6¥1份,很够吃,砂锅端来时,里面有热腾腾的鸡汤,把米线倒进去,加菜,等个3-4分钟,就能吃了。它的28¥1份的炸猪排也不错,刚吃觉得油了点,越吃越香。

120,马家场清水河边有个晶晶火锅兔好吃哈,还有它对面就是鲜兔头,也相当的不摆。晶晶火锅兔在游乐园旁边是总店。

121,肖家河那里有个阮娘串串or冒菜,特别是他们自制的碟子,味道很正宗又辣又香,不过不能吃多了估计加了食用碱的。

122,芳草东街的顺姐水饺。

123,高新实验学校门口的大抄手or馄钝,世家冒菜也可以。

127,海腾的排骨,黄金玉米、蟹黄豆花。

128,静居寺香四方皮皮虾。

129,川音本部对面小店的甜水面好吃,就是在超市旁边。

130,双桥子家乐福1楼的桥香园米线。

131,环路东三段的喳闹鱼头火锅,味道巴适,够辣,鱼头够大。就在成华区政府对面。

132,老马路上有家田鸭肠火锅,鸭肠居然宽似鹅肠。

133,游乐园附近的曹家巷菜市场旁边一条小街上,叫明婷的苍蝇馆子。特色菜是脑花豆腐,相当麻。另外有炝香鱼也是必吃的菜品。

134,新鸿路好又多旁边,有家铁板鱿鱼,1男1女下午5点出来摆起的,鱿鱼是我吃过铁板中最好吃的,烤五花肉也是一绝,暗点切就没的了。

135,大石西路上的大肉面和鱿鱼面。

136,建设路71号八二信箱金桂苑内21幢1楼的红油水饺,好多人不远千里过去吃,比钟水饰和春阳都好吃哈,还送一碗菜,正好沾水饺或者米凉粉做料吃,味道不摆了。

137,二号桥过去右边一个巷子里的冷串串。

138,双楠的曾毛肚火锅不错。

139,莲花西路的一家叫“二姐串串”的苍蝇馆子,牛肉还可以。但是最重要的是她旁边的烤脑花简直是人间美味。

140,晶蓝半岛沿街商铺有家卖菌子的,味道不错又不贵,态度也好。

141,同仁路小通巷有家鱼火锅,清波鱼和黔鱼好吃。

142,大学路川大华西的侧门口有个蛋烘糕,一般是下午5点才摆出来,卖了很多年了,馅儿足,我喜欢它的皮厚厚的但很软。

143,玉林红旗超市对面的钵钵鸡好吃,鸡中翅特别入味,回甜,夏天还有红糖冰粉供应。

144,太升南路靠近顺城街那个迅捷口子进去有家专做牛肉的中餐,狂好吃,番茄牛柳汤。

146,百寿路有几家干锅味道都很好~

147,抚琴有家烧烤味道超棒,靠近一环路这边一个小口子进去直走,路过的一家牛杂火锅味道也是一绝。

148,3中门口的美味烧烤。

149,在川大西门SOHO旁边有一条吃东西的小街,里面有家“锅锅香”,价格偏贵,但味道一流。

150,小南街那有家甜品店不错,披萨好吃。附近那家饺子店意也是爆好。

151,电子科大南院从万人坑到学校的路上,有家老字号的杨记面,煎蛋面不错,有特色。可以去了直接叫1份“小红尖”,那里的面都喊简称。

152,内双楠少陵路旁小街上的几家川菜馆子味道好。

154,“兄弟伙”的冷锅串串味道安逸,最重要的他的特色油碟,叫双椒油碟,很香辣。怕辣的朋友可以加点点醋,推荐。地址就是九如村那条小街里面,好象是在小天西街啊?就是很出名的九如村好吃街那里。

155,教育学院旁边的金陵路有家 “浅汤鱼 ”。

157,交大东门出门象右转过街然后一直走,有家铺盖面,味道不摆了。

158,川大郭家桥熙元甜品店的双皮奶、乐山牛华串串、烧鸡公。

159,金色夏威夷下面的老沈冷锅串串。

160,送仙桥古玩市场正门那条街上的何氏重庆万州面馆,那里的泡椒鸡杂面、肝腰合炒面之类都好吃。每份都是炒好料放到面上。

161,在中医药大学对门面向枣子巷那有2家烧烤,离学校大门那家好吃,老板的特色是茄子,有鱼香和牛肉2样,鼎立推荐!还有烤大排和鱼。

162,北门大桥桥头上的铺盖面,面的劲头相当足。铺盖面旁边,阿歪梭边鱼。

166,16中对面的饮食一条街里有家韩国菜小馆子.味道做的很资格。

170,易初莲花一环路向北门方向走500米处有个红旗超市,走旁边的小巷子进去100米右手边的兔火锅。每天生意好到爆。

171,东光小区的胖哥面,好吃。

172,新城市广场对面的“小谭豆花”,味道地道。

173,望平街的四妹钵钵鸡。

175,新都西南石油学院对面的烧鸡。

177,川大南门后面一片杂七杂八的吃的,尤其是那家西关二少双皮奶。

178,少年宫旁边三多里巷口有家盆盆虾还不错。

179,二环路红牌楼往电视台方向,群英会火锅那个口子对面的小巷子有一家牛杂火锅好吃,生意爆好。

181,均隆街中段有个丁字路口,成都市骨科医院向南走30米,巴蜀味苑,鸡汤炖的好,豆瓣鱼也不错。

182,香槟广场2楼有家阳春面好吃,番茄和牛肉巴适。

183,电子科大学生公寓对门“国光炒菜”不错。

184,文殊院对门的老五凉粉、黄凉粉、甜水面。

186,紫荆东路东那里一个小巷子口口上,旁边有家超市,对面是一个小区,名叫“张老山鹅肠火锅”,鹅肠和肥牛不错,推荐千层肚。这家店在不远的新加坡花园有家分店,老板态度好。

187,好口福那边有家自贡梭边鱼,最好吃的是泡椒兔,很辣但特别好吃。在好口福左手边有个工行,从工行旁边那个巷子进去。

188,伤心凉粉大家应该都晓得。但最好吃的不是洛带那家,也不是蜀袜街那家,而是温江那家店。那凉糕味道跟那2家都不一样,很巴适。

190,个人觉得还是人民公园张凉粉右边那家的最好吃。每次去喊只猪手,再在隔壁子要碗甜水面。

191,川大竹林村里面,进大门直走没多远右边有个“双王水饺”。

192,莲花小区有个烧烤叫“萨达姆”。(乐山烧烤王)

193,索菲特大酒店旁边那个坝坝头的印度菜菜印度酸奶。

195,焦家巷里头的霍水饺,水饺和粉蒸排骨。

196,牛王庙正街的绝城火锅,芋儿鸡,还有串串也巴士。

197,4中后门往长城园方向走那条路上有家饺子店,饺子陷儿有玉米的、豌豆的、金针菇的、香菇的、藕的、鸡肉的,也可以要什锦的。白味那个汤头不错。

203,川大北门招商银行对门的福建沙县小吃,绝对比其他所有沙县小吃都好吃。

205,川大南门的乐山牛华麻辣烫很好吃。

207,新中心后头的凉糕巴适。

208,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双流的那个校区头那一条街的吃的都巴适,特别推荐那家万州烤鱼。

209,玉双路的三千食,还有重庆小面、华兴煎蛋面。

210,水碾河小学门口的小土豆。

211, 青石桥的海鲜夜市。

212,川师东区后门的肉夹馍。

213,扶琴有个烧烤,好象叫抚琴烧烤,巴适。

215,羊西线欧尚对面的花好月圆生活广场有1家:壹酷抄手。特色:牛肉的加了1种特制的香油,味道好的很。

216,老麻抄手 小天竺那儿的 就是潮皇阁对面

217,一个是家乐福对面的老东城根街药店旁边有家冒节子肥肠粉,节子超好吃,很新鲜

218,多福甜品,武侯区紫荆南路18号(近紫衫步行街) ,光华村都有店

219,桂溪公交站 勾魂面 这面儿太好吃 推荐勾魂面 生椒 妖怪 番茄园子

220,新鸿路菜市的火锅兔头

221,团结镇夜市的里脊肉夹馍好吃 还有 豆豆饼 特别是玉米味的 好吃好吃好吃 来到团结你要懂得和谐

222,火车南站那里有家酸辣火锅 有土鳝鱼 青蛙 霸道得很

223,川师东区再往下面走有个小滋味烤鱼 花鲢 20一斤 相当嫩

224,玉林东街 美领居旁边 大排面 推荐里面的大排面 素椒面 还有钟水饺

225, 金色夏威夷被背后西二道街 无名冒菜 早上10点开门,下午2点关门,过时不候

没有进过四川的茶馆决不算到过四川。茶、茶馆,在四川,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巴蜀是我国最古老的产茶胜地之一。自古以来,川人便保留了喜好饮茶的习惯。有谚语说:四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四川茶馆奇多,以成都为最。茶馆有大有小,大到上千个座位,小到有三、五张桌。四川茶馆讲究从待客态度、铺面格调、茶具、茶汤,操作技艺配套服务。正宗川茶馆应是紫铜茶壶、锡茶托、景瓷盖碗、圆沱茶、好么师(茶博士),样样皆精。
    四川,四周环山,天然闭塞,川民想了解全国形势实在不易,茶馆首先便突出了“传播信息”的作用。四川人进茶馆,不仅为饮茶,更是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己的新闻告诉别人,又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新闻与信息。川茶馆的第一功能是“摆龙门阵”,一个大茶馆便是个小社会。过去许多人一起床便进茶馆,连洗脸都在茶馆里。然后是品茶和早点,接下去便摆开了龙门阵。四川菜馆陈设并不十分讲究,但干净舒适。茶馆有桌凳,有的还设一排竹躺椅。客人可以坐着品,也可以躺着品。四川茶馆里的行茶师傅便都有一手绝活,客人进门,在竹椅上一躺,伙计便大声喊着打招呼,然后冲上茶来。若是集体饮茶,你便会看到一场如“杂技小品”一般的冲茶表演。茶博士顿时托一大堆茶碗来陈列桌上,茶碗都是有盖的。这时,茶师傅左手揭盖,右手提壶,一手翻,一手冲,左右配合,纹丝不乱,而速度又快得惊人,甚至数十只杯,转眼间翻盖冲水即毕,桌上可以滴水不漏。这种行茶方法,既体现了我国茶文化中“精华均匀”的传统,又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的技艺。川东人和川南人爱饮沱茶,这是一种紧压茶,味浓烈,清香久,且对持久品饮以伴长谈最相宜。沱茶经泡,一盅茶可以喝半天,有的人清晨喝到中午,临走还吩咐”么师”:”把茶碗给我搁好,吃罢饭晌午我还来。”川西坝子的人却爱饮茉莉花茶。四川人口才好,脑子快,能言善辩,不论老友新知,一进茶馆皆是谈友,大事小事都能说个天方地圆,如云如雾。
    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在旧社会,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业、各类社团在此了解行情、洽谈生意、看货交易;黑社会买卖枪支、鸦片也常在茶馆进行;袍哥组织的“码头”也常设在茶馆里。这些茶馆大多还兼营饭馆、旅店。“舵把子”关照过的朋友,每个茶馆都会关照。一架滑竿抬来客人,只要在当门口桌子上一坐,茶馆老板便认为是“袍哥大爷”,上前问声好,恭恭敬敬献上茶来。茶罢,还不收茶钱,说:“某大爷打了招呼,你哥子也是茶抬上的朋友,哪有收钱的道理?”
    乡民们有了纠纷,逢“场”时可以到茶馆里去“讲理”,由当地有势力的保长、乡外或袍哥大爷来“断案”。旧社会的茶馆还兼有调解社会纠纷的职能。亲朋邻里之间若出现了纠纷,双方约定到某茶馆“评理”。凡上茶馆调解纠纷者,由双方当事人出面,请当地头面人物调解,双方参加辩论的对手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由调解人仲裁。所谓“一张桌子四只脚,说得脱来走得脱”。如果双方各有不是,则各付一半茶钱;如是一方理亏,则要认输赔礼,包付茶钱。至于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但它却说明,川人看待茶馆,起码是有一些“公平”、“廉洁”内容。四川茶馆的“政治”、“社会”功能似乎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
   不少茶馆还是文人活动场所。有些四川作家写作专到茶馆里,“闹中取静”,没有茶馆便没有灵感。台湾女作家琼瑶笔下的《几度夕阳红》中的重庆沙坪坝茶馆,便是文化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在那里,学生们可以吟诗、作画、谈心,成立什么“南北社”,比一般茶馆多了些风雅气氛。四川不仅大中城市茶馆多,小的镇邑也总有茶馆。甚至乡间场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碰上赶场天,茶桌子一直摆到街沿上。在那里,你可以观赏到川剧、四川清音、说唱,还有木偶戏。这是民间文化活动场所。
    在四川,民间主要生意买卖都是在茶馆进行的。成都,有专门用来进行交易的茶馆,在那里一般都设有雅座,有茶、有点心,还可以临时叫菜设宴,谈生意十分方便。旧时买官弄爵,也是在茶馆里讲价钱。至于乡间茶馆,更是生意人经常聚舍的地方。
  四川茶馆具有多功能性,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为一体,大有为社会“拾遗补缺”的作用。虽然少了些德雅,但茶的文化社会功能却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四川茶馆文化一大特点。
  没进过四川的茶馆,真的不算到过四川

成都武侯祠(汉昭烈庙)刘备殿前的东西廊房里塑有蜀汉的文臣武将28位。东廊房以庞统为首十四位文臣,西廊房以赵云为首十四位武将。这28位勋臣的塑像前面都有两份个人的生平介绍,一份介绍是刻在小石碑上的碑文,较详细,内容多取自《三国志》。但是由于石碑被玻璃罩住,因光线的问题看起来十分费力,我照相的技术又很差,所以也无法照成相片回来细看;另一份介绍是现在的景点管理处撰写的生平简介,十分简单。

这28人中,对有些人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有所了解,如庞统、赵云、姜维等,但有些人在《三国演义》中是一带而过,自己读“三国”时又不求甚解,所以没有留下印象,如杨洪、张南、冯习等。不过无论一位人物在小说中笔墨多少,演义终是演义,正史才是正史,这其中是有差别的。

28人中先于刘备去世的(223年以前)9位:庞统、孙乾、马超、黄忠、傅肜、马良、程畿、张南、冯习,其中在夷陵一战中战死了5位:傅肜、马良、程畿、张南、冯习;在刘备去世后5年以内去世的(228年以前)的4位:简雍、吕凯、秦宓、杨洪,共计13位,占46%。如果再加上229年去世的赵云,正好占50%。由此推算,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前后,自己多年组织起来的精英队伍就已经损失了一半。

看过对这28位勋臣的简单介绍,再仔细琢磨一下蜀汉的文臣武将的构成。感到蜀汉的确只是一个地方政权,人才缺乏,特别是夷陵一战更是损失惨重。其后由于地处西南,远离中原,加之诸葛先生一生谨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所以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有其局限性。由于精英队伍没有建立起来,以至于民间流传着“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俗语。正因为如此,蜀汉政权在与占据中原的曹魏政权和拥有江南的东吴政权的多年争斗中一直处于劣势。看来“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

在我看到的几种“成都武侯祠”的简介中,对这28位蜀汉的勋臣都没有详细介绍。为了记住这些功勋人物,我按照每个塑像前的景点管理处撰写的简要生平介绍,再参考着有关资料,将这28位勋臣的简要生平整理如下:

文臣十四位:

1、庞统(公元179 — 214)

字士元,襄阳(湖北襄阳)人。才能出众,与诸葛亮齐名,被誉为“凤雏”。庞统青少年时并不出众,但颍川名士司马徽与庞统长谈一次后,便“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刘备在荆州时,庞统为“耒(lei垒)阳令”,因“在县不治”被“免官”。东吴的鲁肃得知此事后告诉刘备:“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后刘备重新启用庞统,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为攻占益州出谋划策。进攻雒(luo落)城(四川广汉)时,被流矢射死。刘备十分悲痛,“言则流涕”。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shi适)靖侯。

庞统死后葬在落凤坡,就是现在的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现存庞统祠、庞统墓。

2、简雍(出卒年不详)

字宪和,涿郡(河北涿州)人。早年跟随刘备,常担负出使之任。在荆州时,“为从事中郎”。刘备攻成都时,简雍到城里向刘璋陈述利害,劝降了刘璋。“先主拜雍为昭德将军”。简雍由于跟随刘备多年,所以在刘备面前也很随便,不拘礼节。“威仪不肃,自纵适”。简雍性情诙谐,当时蜀地大旱,政府禁止造酒。有一天简雍陪刘备外出,看到官吏捉拿了一位家中有酿酒工具,但并没有酿酒的百姓,“欲令与作酒者同罚”。简雍看到此情,便指着路边的一对男女对刘备说:‘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便下令放了这位百姓。

据说简雍曾以昭德将军的身份驻守过牛鞞(bing丙)县(现在的四川简阳市)。简阳市曾建有简雍墓,但在修成渝公路时墓被夷为平地,墓前石人石兽被砸成碎石铺了路基。现简阳市有一条路叫“简雍巷”。

3、吕凯(? — 约公元225)

字季平,永昌不韦(云南保山)人。刘备入川后吕凯在永昌郡为地方官员。刘备死后,雍闿(kai凯)等杀了永昌太守正昂叛蜀降吴,东吴“遥署闿为永昌太守”,但吕凯与其他忠于蜀汉的永昌地方官员“闭境拒闿”, 雍闿多次派人劝说,吕凯等人不为所动,忠于职守,保境安民。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叛乱时,对吕凯等人十分赏识,上表朝廷,封吕凯为云南郡太守,赐爵阳迁亭侯。吕凯后被叛军所杀。

据说吕凯是吕不韦的后人。吕不韦获罪后,其后人被充军至云南,该地设置不韦县(现宝山县境内)。吕凯死后便葬于保山县金鸡村。《保山县志》记载 “墓在金鸡村北(已毁),土人岁时拜之”。但有文章中说墓的残迹还有,“1992年年底,将军墓旁的石马已粉碎了一匹,另一匹也被从中间沿竖面剖成两半,四足陷于泥土之中,高不足一米”。 金鸡村中也还有吕公巷、季平街。不知是否准确。

4、傅肜(rong容)(? — 公元222)

义阳(河南桐柏)人。傅佥的父亲。章武元年(221年)为中军护卫。后随刘备征东吴,“肜为别督”。蜀军兵败猇(xiao肖)亭后,傅肜率军断后,“兵人死尽。吴将语肜令降,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最后战死。

5、费祎(yi医)(? — 公元253)

字文伟。江夏鄳(meng盟)(今河南罗山)人。青年时“游学入蜀”,正遇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便留在蜀中为官。后主刘禅即位后,费祎任黄门侍郎。深得诸葛亮的信任。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费祎…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费祎能言善辩,曾为昭信校尉出使东吴,对答如流,不辱使命,深受孙权称赞。建兴八年(230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诸葛亮去世后,为后军师,后“代蒋琬为尚书令。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赐爵成乡侯。领益州刺史。后主持蜀汉军政。延熙十六年(253年)岁首大会上,被曹魏刺客郭修所杀。谥敬侯。费祎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长女配太子璿(xuan璇)为妃”。

费祎死后葬于汉寿城(广元市昭化)西门外。据说现在墓地“仅存土半堆,高约3米,墓碑二块,一题“汉尚书令费公敬侯墓”,一题“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成乡敬候费祎之墓”。

6、董和 (? — ?)

字幼宰,荆州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董允的父亲。原在刘璋处为官,执法严厉,政绩显著,“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刘备入蜀后,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为人简朴,廉洁奉公,居官食禄“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得到诸葛亮的高度评价,“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董和的家乡现为湖北宜昌市枝江董市镇。1992年董市镇为董和塑像,现立于老正街码头。在董市镇水府庙大殿的南山墙上,还存有“后汉掌军中郎将董幼宰故里”的题记。

7、陈震(? — 公元235)

字孝起,南阳(河南南阳)人。在荆州时为从事,“随先主入蜀。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转在犍(qian潜)为。建兴三年(225年),入拜尚书,迁尚书令”。为维护蜀吴联盟,出使东吴,不辱使命,与孙权“升坛歃(sha厦)盟,交分天下”。后赐爵城阳亭侯。陈震有知人之明,察觉到李严心术不正,曾向诸葛亮谏言,但诸葛亮没有重视,后果然被陈震言中。

8、邓芝(? — 公元251)

字伯苗,义阳新野(河南新野)人。其先人邓禹曾为汉朝司徒。原为益州巴西太守庞羲部属。“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先主出至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刘备死后,奉诸葛亮之命去东吴,重新盟好。封为中监军、杨武将军。诸葛亮死后,为“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后封为车骑将军,后假节。赐爵阳武亭侯。为官二十余年,赏罚公正,爱恤士卒,居家俭朴,不置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据说邓芝高寿,98岁去世。由此推断邓芝出生于公元153年。《华阳国志》上记载延熙十一年(248年),涪陵国人反叛,芝率军征讨,在路上“芝见猿抱子在树上,引弩射之,中猿母,其子为拔箭,以木叶塞创。芝乃叹息,投弩水中,自知当死”。如记载无误,这一年邓芝已经95岁,以95岁高龄的人还能引弩射箭,简直是不可思议。

9、蒋琬(? — 公元246)

字公琰(yan言),零陵湘乡(湖南湘乡)人。“随先主入蜀”为广都长。刘备到广都视察,“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诸葛亮对刘备讲:“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没有加罪蒋琬。后任蒋琬“为什邡令”,再为尚书郎。刘备死后,蒋琬任抚军将军,诸葛亮数次北伐,“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保障了前方的供应。诸葛亮十分器重蒋琬,曾“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诸葛亮死后,蒋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赐爵安阳亭侯,主持蜀汉军政。后又封为大司马。死后,谥号恭。

死后葬于涪城(绵阳)西山,墓前有一通高2米的石碑,上书“汉大司马蒋恭侯墓”。墓侧有蒋恭侯祠、蒋琬铜像及安阳亭,墓道两侧有石翁仲和石马、石麒麟各二,毁于1967年。现已全面维修,将神道石人、石马复原,增植林木,修筑围墙和大门,供人们参观游览。

10、董允(? — 公元245)

字休昭,荆州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董和的儿子。董允在“后主袭位”时,“迁黄门侍郎”。诸葛亮北征时,董允“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后封为辅国将军。再“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董允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多次推辞了他应得到的爵位、封土和高官,屡次劝阻刘禅增选嫔妃,并敢于指责后主的心腹宦官黄皓。由于董允的坚持,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位不过黄门丞”。时人并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和董允为“四英”。

裴松之在点评《三国志》时曾说:“…传皆以子系父,不别载姓,…惟董允独否,未详其意,当以允名位优重,事迹逾父故邪?”.

11、秦宓(mi密)(? — 公元226)

字子敕,广汉绵竹(四川德阳)人。“少有才学”,为蜀中著名学者。刘备入蜀后,秦宓“为从事祭酒”。刘备伐吴前,秦宓向刘备说明此行无天时地利,将必败无疑,刘备听后大怒,欲杀秦宓,诸葛亮求情,才使秦宓保住了性命,但被关进大牢。刘备病逝,秦宓被放了出来。“建兴二年(224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寻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东吴张温使蜀,与秦宓辩驳诘(jie杰)难,秦宓对答如流,使张温无言可答。后官至大司农。

历史文献上对秦宓与张温相辩记载得很详细。二人相辩以“天”为题,对答十分精彩,《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上都有记载。此对话内容被选进了现在的中学自读文章。

秦宓死后葬于家乡德阳城北五里堆秦宓村。现留有祠墓,墓前有八米高的大石碑,有銘文:‘汉司农秦宓字子敕墓’。碑额上刻有‘通天地人’四字。南有秦宓祠,祠内有秦宓坐像,有与东吴使者辩天故事绘画和名人题咏,有诗碑数块。祠西有秦宓故宅,

12、杨洪(? — 公元228)

字季休,犍(qian潜)为武阳(四川彭山)人。杨洪为人正直,不徇私情,在李严处为功曹时,对李严搬迁郡府建房舍事,竭力劝阻,李严不听,杨洪就辞去功曹之职。在诸葛亮询问张裔是否适合任留府长史时,杨洪虽与张裔关系很好,但也据实而言。在蜀汉与曹军争夺汉中时,诸葛亮询问杨洪意见,杨洪直言:“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并建议诸葛亮“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全力增援。事后升蜀郡太守,建兴元年(223年)赐爵关内侯,后封为忠节将军,越骑校尉。杨洪虽然“少不好学问”,但其一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事继母至孝”。

13、马良(公元187—222)

字季常,襄阳宜城(湖北宜城)人。在荆州时为刘备从事。刘备入蜀后,马良留荆州,“为左将军掾(yuan怨)”。后出使东吴,受到孙权的敬重。刘备建立蜀汉后,封马良为侍中。刘备伐吴时,“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各族前来助战,后蜀军兵败猇亭时遇害。

马良与马谡为同胞兄弟,兄弟五人,马良为兄长。五兄弟都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14、程畿(?–公元222)

字季然,巴西阆中(四川阆中)人。“刘璋时为汉昌长”,后为江阳太守。刘备入蜀后,“为从事祭酒”。后随刘备伐东吴,猇亭兵败时,追兵将至,有人劝其弃大船乘轻舟逃走,程畿说:“吾在军,未曾为敌走,况从天子而见危哉!”不久追兵拥至,程畿执戟苦斗阻敌,直至战死。

武将十四位     1、赵云(? — 公元229)

字子龙,常山真定(河北正定)人。原为公孙瓒部属,后随刘备。一生功绩卓著,有勇有谋。公元208年,在当阳长阪力战曹军,救护甘夫人和刘禅脱险。被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后随诸葛亮入川,封为翊军将军。219年,于汉水大破曹兵,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赐爵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箕谷失利,虽“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但还是被贬为镇军将军。赵云为人正直,刘备得蜀地后,“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在刘备伐吴前,曾竭力劝阻,“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死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死后葬于大邑县银屏山麓。大邑县有子龙祠、赵云墓、望羌台等等遗迹,据说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 在十年浩劫中庙及雕像、墓碑均招破坏。看到过相关文章,目前似乎遗迹保护的情况不是很乐观。

(赵云的老家应该是河北常山真定(河北正定),现在河北临城又在争自己是赵云故里。争也好,不争也好,都是大洋钱闹的)

2、孙乾(? — 公元214)

字公佑,北海(山东诸城)人。刘备起兵后,一直追随刘备为从事。孙乾很有才干,“雍容风议,见礼於世”。曾出使袁绍、刘表等处“皆如意指”。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乾自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但时间不长便去世了。

3、张翼(? — 公元264)

字伯恭,犍为武阳(四川彭山)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刘备入川后为书佐。后为“江阳长,徙涪陵令,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建兴九年(231年),为庲(lai来)降都督、绥南中郎将”。诸葛亮在建安12年(234年)再次北伐时,“以翼为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诸葛亮死后,“拜前领军”,赐爵关内侯。曾为先锋随姜维数次伐魏,“延熙元年(238年),入为尚书,稍迁督建威、假节、进封都亭侯、征西大将军”。张翼敢于直言,与姜维出征时常有争执。“景耀二年(259年),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后蜀汉灭,随姜维在剑阁降魏后,与魏将钟会至成都,参与了钟会叛魏一事,后未遂被乱军所杀。

4、马超(公元176 — 222)

字孟起,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人。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父马腾为汉朝镇西将军。马超的祖母为羌族人,所以深受西凉民族拥戴。马超曾被东汉朝廷封为偏将军,赐爵都亭侯。后“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马超有韩信、英布之勇。211年马超与“关中诸将…等十部皆反”, 潼关一役,几乎袭杀曹操,但后被曹操平定。 212年“夏,五月,癸未”,曹操“诛卫尉马腾,夷三族”。据说马氏家族被杀了三百多口。刘备入川后,马超投蜀,受重用,封为平西将军,继续袭爵都亭侯。后封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221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赐爵斄(li离)乡侯,死后谥威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马超死后葬于陕西勉县。墓、祠与定军山下武侯祠毗邻,至今保存较好。

据说马氏家族一位叫马抗的成员,在曹操“诛卫尉马腾,夷三族”时逃到现在的亚美尼亚共和国,当时的国王赐马抗姓马米科尼扬,其后人在亚美尼亚定居繁衍。亚美尼亚的一位民族英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就是马抗的后人。

5、王平(? — 公元248)

字子均,巴西宕渠(四川渠县)人。王平自幼在外祖父何氏将长大,因而叫何平,后复姓王,叫王平。《三国志》魏延传上还写为何平,“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王平原为曹操部属,“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在蜀汉曾担任牙门将、裨将军.街亭之役,为马谡先锋。力谏马谡不要舍水上山。后蜀军水源遭断大败,王平领本部人马断后。事后受诸葛亮嘉奖。“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孔明死后,“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后封为“后典军、安汉将军”,协助车骑将军吴壹守汉中,后“又领汉中太守”。赐爵安汉侯。“延熙元年(243),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248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王平 “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

王平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永安乡临江村凤凰山,1959年修公路时被毁。据说现在已经恢复。

6、姜维(公元201 — 264)

字伯约,天水冀县(甘肃甘谷)人。原为曹魏中郎将,后归顺蜀汉。姜维“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在蜀汉担任仓曹掾,封为奉义将军,赐爵当阳亭侯。不久,升任中监军、征西大将军。诸葛亮死后,姜维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赐爵平襄侯。担负起伐魏的重任。蒋琬为大司马时,“以维为司马,…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后为卫将军;假节。延熙十九年(256年),拜为大将军。姜维为保蜀汉,数次北伐,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见成效。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在甘肃沓中屯田,在得知魏将钟会“治兵关中”后,上书刘禅,“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但是宦官黄皓“徵信鬼巫,谓敌终不自致,启后主寝其事,而群臣不知”。后魏军攻蜀,势如破竹,直抵剑阁。魏将邓艾趁姜维被魏将钟会牵制在剑阁,出奇兵,越过7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出其不意地逼近成都。刘禅在主降派劝导下向邓艾请降。姜维等也奉刘禅之命降魏。后姜维策动魏将钟会叛魏,事败后被杀。姜维一生“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虽“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但是“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ying硬)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自一时之仪表也”。

姜维死后,不知葬于何处。在姜维的故里,今甘肃省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有姜维衣冠冢和纪念馆。

7、黄忠(?-220年),

字汉升,南阳(河南南阳)人。原为刘表部属,为中郎将,假行裨将军。后归顺刘备,随刘备入川,被封为讨虏将军。黄忠作战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在定军山斩杀曹军名将夏侯渊,大败曹军。被封为征西将军。在建立蜀汉政权后,被封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死后追谥刚侯。

据说黄忠去世时,时年75岁。由此推断黄忠应为145年生人。黄忠死后,据说葬于成都,即现在四川成都西郊营门口乡黄忠村。此地原名“鸡矢树”,清道光五年﹙1825年﹚发现黄忠墓地后,当地乡绅父老捐资修复黄忠墓,墓旁建黄忠祠。原来的“鸡矢树”地名逐渐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新地名“黄忠墓”。1949年后正式改名为“黄忠村”。1965年,为了修整公路,黄忠墓被损,“文革”中祠、墓荡然无存。现在原址已经建起黄忠小区(居民小区)。黄忠故里位于南阳县新店乡北三公里夏饷铺村。现存“季汉后将军刚侯黄忠故里”碑一座,系清宣统二年所立。

8、廖化(? — 公元264)

字元俭,襄阳(湖北襄阳)人。初为关羽主簿,关羽兵败被吴国俘虏,后诈死,带着母亲潜回到蜀国。因忠孝得到刘备的赏识。“以化为宜都太守”。刘备死后,廖化任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赐爵中乡侯。以果敢刚烈著称。蜀国灭亡后,被徙往洛阳,于半道病逝。据清朝顾震涛所著的《吴门表隐》中记载,廖化死后葬于苏州金山。因为苏州金山在康熙年间“山裂见石碣,有“汉前将军廖化墓”七字”。不知此记载是否真实。如果真实的话,为什么廖化在河南去世,会到江南安葬呢?

9、向宠(? — 公元240)

襄阳宜城(湖北宜城)人。“为牙门将”。夷陵之战,蜀军惨败,但是由于向宠治军有方,所辖军队和营房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刘备和诸葛亮都十分赞赏向宠。赐爵都亭侯,“后为中部督,典宿卫兵”。诸葛亮北伐前,在《前出师表》中评价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后任中领军。公元240年汉嘉地区发生叛乱,向宠前往平定,不幸遇害身亡。由于向宠日常治军有方,深得军心,所以其部属奋力冲杀,夺回向宠的遗体。

向宠死后安葬在城都。据说墓地就在成都北部的一个公园内。但谁也说不清楚到底在哪个公园内。

10、傅佥(? — 公元263)

义阳(河南桐柏)人。傅肜之子。傅肜死后,封傅佥“为左中郎,后为关中都督”。蜀汉后期将领。公元263年魏军攻蜀,傅佥与蒋舒守阳平关。傅佥以逸待劳出战获胜,蒋舒却降魏献城,傅佥进退无路,拼死战到力竭而死。

关于傅佥如何战死的说法有两种,上面的说法估计是武侯祠景点管理部门依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编纂的;但史书《汉晋春秋》的记载正好以此相反。前者说魏兵到,傅佥出城迎敌,蒋舒献城,傅佥在城下战死。后者记载魏兵到,傅佥坚守城池,蒋舒想降魏,坚持出城。蒋舒率兵出城后在阴平投降了魏将胡烈,胡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一出城战死,一守城战死。

11、马忠(?– 公元249)

字德信,巴西阆中(四川阆中)人。幼年在外祖父家长大,“姓狐,名笃,后乃复姓,改名忠”。“建安末举孝廉,除汉昌长”。刘备兵败猇亭,巴西太守派马忠送去5000兵马,刘备很赏识马忠。后跟随诸葛亮,为门下督。诸葛亮南征时,马忠为牂牁(zang脏ke科)太守。后为丞相参军。“南夷豪帅刘胄反”, 马忠前去平定了叛乱。封为监军、奋威将军,赐爵博阳亭侯。后总摄南中军政,封安南将军,再赐爵彭乡亭侯。其间,在大将军费祎北上时,马忠在成都“平尚书事”,处理政务。费祎班师,马忠又回到南中。马忠在南中执行诸葛亮的“和抚”政策,深受各族拥戴。死后当地民族“流涕尽哀,为之立庙祀”。

与马忠基本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位马忠,即擒获关羽、关平,射伤黄忠,导致黄忠身亡的东吴将领马忠。

12、张嶷(ni逆)(? — 公元254)

字伯岐,巴郡南充国(四川南充)人。青年时为县功曹,后为州从事。刘备入川后为牙门将,“属马忠,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后张嶷为越巂(xi西)太守,对当地土著“诱以恩信”,使得“蛮夷皆服,颇来降附”。刘禅加封张嶷为怃戎将军,赐爵关内侯。张嶷担任太守十五年后回到成都,封为荡寇将军。后随姜维去陇西,在与魏将阵前交锋时,“临阵陨身”。由于张嶷以“和抚”政策安定各族,深受越巂土著拥戴。张嶷死后,越巂郡各族“闻嶷死,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张嶷很有见地,“初见费祎为大将军,恣性泛爱”,便去信提醒。后费祎果然被魏降人郭修所害。

张嶷死后葬于汉中褒城驿。即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龙江镇柏花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尚存墓冢及民国十年重立墓碑。今墓冢被平,墓碑搬运到汉中市博物馆保存。1986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知现在是否恢复?

13、张南(? — 公元222)

字文进,广陵海陵(今江苏如皋)人。自荆州随刘备入蜀,后随刘备征东吴,任前部督,猇亭兵败,猇亭兵败,张南战死。

《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张南。原为袁绍部属,后降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吴将周泰所杀。

14、冯习(公元182 – 222)

字休元,荆州南郡(湖北公安)人。随刘备入蜀,后随刘备征东吴,“习为领军,统诸军”,猇亭兵败,冯习战死。

(张南和冯习虽位列28位勋臣之中,但是有关二人的记载很少,涉及二位的史料中,也就这几句话)

 

洛带古镇旧称甑子场,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三峨山麓,是原川东到成都重要驿站。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张献忠剿四川,几乎杀光了四川原住人口,天府之国荒芜千里。后清朝灭了张献忠,强迫湖广,广东,中原大批移民进川落户,落带周边留下了大量的广东移民,自称客家人。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洛带古镇保存着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镇及周围的乡民多为广东移民的后裔,走入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传统。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等。

字库塔,高9.2米,六角双层,通体呈青灰色。据介绍,该字库塔修建于光绪6年,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字库塔被拆除。而今天所看到的字库塔则是近几年修建的,但是当地政府在修建时考虑到了修旧如旧的原则,就采用了清代的砖。这些清代的砖,都不是仿制品,而是大慈寺拆迁时,从那里买过来的。

五凤楼,三国时期,洛带为蜀汉的后花园,后主刘禅常来此游玩,其母甘夫人也时常陪伴,于是朝廷专门在此修建了凤仪馆、凤仪阁,备皇后一行小憩,现洛带老街一街七巷子中的凤仪巷即因此得名并保留至今。